“牢记初心使命 追梦纺织强国”东华大学这堂主题党课入脑更走心 | 上海教育传媒网

记者 | 潘晨聪


初心传承情怀,匠心成就传奇。10月29日,作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之一,东华大学“牢记初心使命 追梦纺织强国”主题党课在松江校区锦绣会堂开讲,这也是该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教育的“必修课”。


教育部直属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朱拓,副组长、教育部党建工作联络员刘建中,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相关领导,松江区地校党建联盟广富林街道党工委相关领导,兄弟院校师生代表以及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老同志代表、各级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师生党员代表、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负责人等近1000人参加了党课活动。



传承纺织强国的报国情怀


党课中的原创大师剧《钱宝钧》片段把大家的思绪带回到上世纪50年代建校初期。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东华大学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留下了华纺人、纺大人、东华人的报国情怀和育人初心。



在材料学院研究员王依民看来,传承和发扬恩师钱宝钧先生所践行的“五爱”精神,就是对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的最好诠释。


2008年,他主动请缨担任本科新生班主任,为转型期的大学生在学习、科研、人生规划等方面传道授业解惑。在他的带动下,博导班主任已成为学院的一项长效育人机制,至今有50余名教师先后担任110余人次的博导班主任、助理博导班主任,受益学生近3700人。


王依民说:“把学生当作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来培养,这是一名党员教师的神圣使命。”


为传承“五爱”精神和红色基因,纺织学院邱夷平教授把育人的课堂“搬”到了广袤的新疆大地。


“援疆,我们一直在路上!”邱夷平教授带领刘凡茜子等历届援疆团骨干代表在课堂上庄严承诺。


自2011年起,他连续9年组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援疆团,深入新疆纺织企业和棉花主产区,以调研、授课、研讨会等形式“智力援疆”,助力当地纺织服装产业优化升级。至今,已有来自内地和港台地区的16所纺织类高校的630多名学生参加援疆团,110多位教师参与指导,援疆团的足迹遍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有地州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数百家纺织服装企业。


在东华,传承的力量还体现在科研的接续奋斗中。该校碳纤维研发团队的“80后”青年教师巨安奇、“90后”学生蔡书亭、张桂铭共同讲述了“三代东华人奋斗70年专攻一件事 小小碳纤维撑起大国重器”的动人故事。


从钱宝钧先生潜心研制纤维热机械分析仪,到潘鼎教授十年磨一剑为导弹“穿衣”,再到团队带头人、材料学院研究员陈惠芳瞄准PAN碳纤维量产关键技术攻坚,东华人传承情怀,成就匠心。



“让世界和生活更美好”


“如果请各位选择一套服装来代表上海,你会选什么?”这是上海环东华时尚创意中心主任韩哲宇的随堂提问。


作为国庆70周年上海彩车服装设计和演出的项目负责人,韩哲宇现场展示了包括“花仙子”海派旗袍等在内的8套服装,尽显科技与时尚融合之美。


在他看来,从让国人“穿得暖”到“穿得美”再到“穿得智能”,服装早已不只是为了满足蔽体保暖,而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近年来,东华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优势,致力于通过时尚创意来展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例如,把“五行”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入旗袍设计,推出了“金木水火土”海派商务旗袍系列,透过东方视角探讨未来时尚。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尼泊尔的浦瑞妍,目前正在东华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就读,她是首届进博会的4名外国志愿者之一。


在纺织学院院长顾伯洪教授看来,培养一大批像浦瑞妍这样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是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纺织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东华大学倡导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建设中国纺织“一带一路”交流中心和时尚中心上海总部,将在人才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合作、时尚人文交流、服务自贸区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更大作为。


这堂主题党课紧扣初心使命主题,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在导课时讲到:“初心使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在一个接一个目标的接续奋斗中实现的。东华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留下了一代又一代华纺人、纺大人、东华人立志报国、勇攀高峰、不懈奋斗的闪光印记。新时代的东华人将坚定初心使命、继续团结奋斗,不断推进有灵魂的质量提高、有方向的水平提升、有组织的创新发展、有特色的‘双一流’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对标世界一流,以奋进之姿态、奋进之作为建设奋进之东华。”


校长、党委副书记俞建勇在结语部分谈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牢牢抓住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新机遇,以贡献求发展,提升办学治校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东华人新的更大的贡献。”党课通过演讲、朗诵、原创大师剧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学思践悟新思想,既增强了学习教育的政治性、理论性,又提升了实效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