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大赛上,200名教师累计开发并展示292门竞赛示范课程 | 上海教育传媒网

作者 | 臧莺


想在家门口学芭蕾、在社区学朗诵、学用英语讲红色故事吗?日前,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上海开放大学承办的2025年度上海市社区教育教学竞赛决赛在上海开放大学落下帷幕。



比赛通过现场授课展示、教师互动答题、专家精彩点评等形式,专门为市民选出最懂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老师。参赛课程围绕科技、文化、民生、艺术四大领域,既有适合退休居民的兴趣课,也有贴合社区儿童的成长课,让不同年龄段市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更值得期待的是,相关课程还将成为“15分钟学习圈”的核心内容,与“15分钟生活圈”的各类实地场景深度结合,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美好现实。


据了解,本次决赛聚焦社区教育教学实践,分设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两个赛道,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师素养、教学效果、创新特色、现场问答五大维度对参赛教师进行综合评判。经前期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来自全市各区的24名社区教育专兼职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决赛现场教学专业且气氛热烈,观众席掌声频频,参赛教师更是拿出看家本领,每一分钟的展示都尽显社区教育教师的风采。荣获专职组一等奖的宝山区〈治理〉学院陈梦瑶老师,将芭蕾拆解为“眼神传情、指尖延伸”核心要点,让老年学员自信登上市级舞台。


专职组一等奖-宝山区〈治理〉学院陈梦瑶《乐龄慢芭蕾——舞蹈情感强化》


另一位专职组一等奖获奖教师、闵行区浦锦街道社区学校的顾馨远老师,创新结合浦锦街道的红色资源,引导青少年用英语生动演绎顾振烈士事迹,让红色文化浸润的本土基因融入社区。


专职组一等奖-闵行区浦锦街道社区学校顾馨远《趣说英语,解码人文——暑期小小宣讲团》


兼职组一等奖由嘉定区新成路街道成校的郦强老师获得,他凭借《绿》的诗朗诵课获得兼职组一等奖,他在教学中以“五步学习法”分层推进,用数字标语调、实景联想象的巧思,让学员快速掌握朗诵技巧。


兼职组一等奖-嘉定区新成路街道成校郦强《诗歌朗诵会<绿>》


奉贤区社区学院祝颖老师则凭借《朗诵〈学会快乐〉》获得兼职组一等奖,她将尤克里里的弹唱创新融入朗诵,以“鼓励式互评”激发老年学员表达热情,实现“敢说、想说、乐说”的跨越,使得艺术普惠课融入社区。她说:“学员张阿姨原本不敢当众说话,上了我的课之后,逐渐放开了自己,现在已经成为了朗诵会上的主角。”


兼职组一等奖-奉贤区社区学院祝颖《朗诵〈学会快乐》


赛事课程精准回应不同群体需求,既是教师比拼教学实力的竞技台,更是上海社区教育优质资源集中亮相的窗口,教师精心打磨的特色课程里,满含打动人心的教育温度。


在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朱震旦看来,这场竞赛的本质是为老百姓的学习需求进行精准画像。据介绍,赛事特意邀请32位社区居民组成学员评审团,与专家共同打分,确保获奖课程真正贴合市民需求。新增的兼职教师赛道吸引更多“民间能人”投身社区教育;一系列涵盖美育、养生、思政教育、AI通识教育的特色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学习痛点精准发力,切实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竞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层层选拔,发掘了一批懂教学、接地气的社区教育优秀人才,200名参赛教师累计开发并展示了292门竞赛示范课程。这些优质示范课程通过赛事直播、社区巡讲、线上展播等形式走进市民生活,不仅让大家看到社区教育的丰富性与专业性,更点燃了全市终身学习的火热气氛,让终身学习从理念变为生动实践,为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注入澎湃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错过直播的市民也能随时回看教学精华,而竞赛的所有优质成果,将系统转化为市民的学习福利:一方面,24位获奖教师的课程及配套教学资源,将作为社区教育优质范例向全市社区学院推广,通过整理标准化教学指南、开展专项培训等方式,带动基层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另一方面,社区学院还将结合示范课程主题,探索“场景化推广”新路径,将课程内容与“15分钟生活圈”的各类实地场景深度结合,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覆盖范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助力“15分钟学习圈”与“15分钟生活圈”无缝融合。


据介绍,上海市社区教育教学竞赛决赛自2013年启动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深耕社区教育领域。历经十余载沉淀,这场赛事已累计吸引1400余名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站上竞技舞台,他们带着扎根基层的教学经验与创新思路,在赛场展示因材施教的智慧与风采;更孵化出超过2000门优秀社区教育示范课程。该竞赛不仅是社区教育教师切磋技艺、成长提升的重要平台,更成为衡量上海社区教育教学水平的风向标,引领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