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彤 王玉昌
通讯员 | 王玉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要求,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9月23日上午,上海立达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5级新生,在学校党委书记李艳玲带领下,赴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全球领先的乳品单体工厂——光明乳业华东中心工厂开展新生认知专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解锁百年老字号文化密码,奔向光明未来”为主题,通过实地探访智能生产线、参与企业课堂、聆听行业导师讲堂,构建“专业认知-实践体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育人场景,旨在帮助新生深入了解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增强专业认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解锁老字号:
从“奶瓶子”到“数字标杆”
以硬核实力筑牢文化自信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食品产业集团,光明乳业始终承担着守护上海市民“奶瓶子”等重要民生物资供应的重任。光明乳业华东中心工厂凭借1581个全流程智控点、中央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国际顶尖生产设备,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数字化追踪。在“一滴奶的数字化之旅”主题导览中,师生们目睹了“千分牧场”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追踪奶牛健康数据、优倍5.0鲜奶技术结合A2奶源精准配方以及环保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的全过程,直观感受“生产业务在线化、管理数字化、设备智能化”的转型路径。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光明乳业的发展历程、路径及产品类型,更实地探访了现代化生产车间。工厂通过中央自动化控制技术与国际顶尖设备,对生产全程实时记录监测,构建起高效优化的乳品生产链条,让大家对生产流程有了直观认知。
同时,光明乳业“绿色、健康新时尚”的理念贯穿始终:原材料采购、加工、产品包装到运输的每一环,都彰显着对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这种将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的实践,既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也为他们树立了极具参考意义的职业标杆。
新生认知实践:
从“纸上认知”到“实践觉醒”
在认知与实践中奔向光明未来
光明乳业华东中心工厂的丁松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堂生动的乳业科普课。他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用“生产业务在线化、生产管理数字化、生产设备智能化”精准概括光明乳业的转型路径,通过工厂设备从机械化、自动化到智能化,从省人、减人到无人的升级实例,直观展现智能工厂对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同时,他强调公司以极限思维追求精益生产,坚守“零事故、零缺陷、零故障、零损失”的严苛标准。
谈及光明品质,丁老师语气自豪且坚定:“我们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品质促品牌,致力于世界级制造品质,这既是对产品质量的坚守,更是对消费者健康的承诺。”此外,他还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人才需求,点明校企合作的重要价值。最后,丁老师以“因为光明,所以温暖”作总结,既彰显了企业对品质的执着,也传递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光明乳业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马云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立己达人”既是个人成长目标,也是光明乳业的核心理念——企业始终以高品质产品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行业进步与社会发展。他强调,同学们作为未来专业人才,需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关注社会需求,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统一。马云书记提到,“光明使命担当”贯穿企业全环节,从研发、生产到营销、社会责任,他鼓励同学们未来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健康中国”战略发力,祝愿同学们学业有成,未来成为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以光明为榜样,将“立己达人”与“使命担当”融入成长,成为新时代有为青年。
上海立达学院校党委书记李艳玲作总结讲话。她首先向光明食品集团领导的热情接待、丁松老师的精彩授课致以诚挚感谢,随后特别叮嘱同学们,既要将现场教学中感悟的“立己达人”理念与专业知识融入日常,在提升自我中传递价值。她强调,希望同学们以光明乳业为标杆,推动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深度结合,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同时期待未来与光明食品集团拓展合作,着力构建"需求对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长效机制,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社会责任感与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最后,李书记以温情的话语传递节日祝福:"国庆假期将至,希望大家暂别书卷,与家人围坐品茶、闲话家常,在烟火温情中感受亲情的珍贵;也愿这段休整时光成为蓄能的港湾,让身心在团圆中舒展,为下一阶段的成长积蓄更蓬勃的力量。
通过此次专业认知实践活动,上海立达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5级新生不仅深入了解了食品产业的运作逻辑与技术前沿,更在智能生产线与人文关怀的交织中,真切感受到光明乳业"以科技守护健康、以责任传递温度"的社会担当与创新基因。这场"数字车间里的思政课",既以鲜活案例印证了"专业学习服务国家需求"的实践路径,更以产业叙事的多元视角,引导文科生突破"纸上谈兵"的认知边界——他们从"千分牧场"的精细化管控中读懂严谨精神,在"奶盒回收计划"里看见企业公民的使命,于品牌故事的传播需求中发掘语言文字的战略价值。这正是学院深化"专业+产业"融合育人的生动注脚。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系统构建"课程-实践-导师"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
- 心得体会 -
25汉语言1班任修缘:
9月23日上午,我跟随学院前往了上海市光明乳业华东中心工厂参观学习,走进光明乳业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效运转令人震撼。原奶经封闭管道直达检测区,多道精密仪器把关品质,全程无人工接触。灌装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操作,每盒牛奶快速成型、封口、贴标,流水线末端的质检员仍在细致核查。从牧场到工厂的冷链系统、实时更新的品质数据看板,都彰显着百年老字号的责任。这次参观让我明白,日常饮用的每一口安心,都源于严苛的标准与科技的护航。而此次参观也让我对现代科技的震撼与老牌品牌的坚守层层深化,让我对“一杯好奶”的诞生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知。
25汉语言1班周韵洁:
参访光明乳业华东中心工厂,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对传统产业的再创造与赋能。从全自动化产业链到领先世界的生产工艺。每一环节都体现了光明乳业对效率与安全的极致追求。这不仅是现代科技与传统乳业的深度融合,更是一份“新鲜”承诺背后的坚实支撑。
通过参观光明乳业华东中心工厂,我们了解到了、技术、工艺的发展。牧场、工厂、市场形成了光明整个高效的产业链,乳制品的品种在技术的加持下更新迭代,产品的生产速度,也从原本的工人变成了无人机械的流水线生产。讲座期间我们了解到了现在生活中的乳制品从牧场到市场的流程。马云书记通过三个如一为我们讲解光明百年来的精髓和奋斗的精神。李艳玲书记以学生成长出发,走出校园,以上海为起点观看世界,并勉励我们珍惜机会,学习光明企业的理念和精神,并将精神投入于学习之中,让我们受益匪浅。
25汉语言3班施雯慧:
在参访光明乳业工厂的过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工厂布局沙盘,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了解到这家百年乳企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环保责任,紧跟时代潮流。光明奶制品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而此次参访更让我深切感受到企业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在坚守初心的同时,不断以科技创新推动品质升级。从“千分牧场”智能监测奶牛健康,到华东中心工厂1581个智控点全程护航产品质量,科技已全面赋能其产业链;优倍5.0鲜奶技术与A2奶源的升级体现了技术匠心,而奶盒回收等公益行动则彰显品牌温度;“四随服务”保障新鲜直达,展现出老字号以科技与责任书写乳业新篇章的决心。真正的传承正是如此,既成为一代代人的温暖记忆,也让国产品牌走进千家万户。
25汉语言3班孙雨涵:
迈入乳制品生产基地,光明乳业的各种展品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都让我感受到一个百年乳制品企业的深厚底蕴 ,同时打破了我对文科生就业的固有认知。那些将复杂生产流程转化为通俗故事的宣传文案,那些串联品牌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策划,正是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最大的价值。走出光明乳业的大门,手中鲜奶的清甜犹在舌尖,心中的感悟愈发清晰:文学从不是孤立的存在,它藏在品牌的叙事里,融在实业的坚守中,更映照着每个汉语言学生的初心与方向。这场探访,不仅是一次视野的拓宽,更是一次专业信念的重塑。
25级心理学1班黄诗语:
踏入光明乳业现代化的工厂,扑面而来的是科技的严谨与效率。在明亮的玻璃窗内,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随后,讲解员生动地讲述了公司跨越百年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照片到荣誉奖章,我们仿佛亲历了一部中国乳业的奋进史,深感一家民族企业坚守品质的不易与执着。最后,工作人员贴心为我们准备了新鲜醇厚的酸奶。品尝着这份甜美,方才所见所闻瞬间有了温度。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次深刻的体验,让我明白杯中的醇香,凝聚的是无数光明人的智慧、汗水与百年不变的初心。
25级心理学1班朱田柳:
参观上海金山光明乳业,让我收获颇丰。走进工厂,现代化设备让我感到十分新鲜,生产流程高度自动化,从奶源检测到成品包装,每一步都精准把控。亲眼看见牛奶诞生过程,还看到了高科技挤奶转盘,我深深感到光明乳业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我十分敬佩。还了解到其环保举措,如牛奶包装盒回收再利用。品尝着新鲜酸奶,我不仅感受到了美味,更体会到民族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光明不止象征着一个民族企业,更象征着中国人不服输的精神,我对光明乳业的品牌信任度大增,也为上海有这样优秀的企业而自豪。
25级心理学1班宋林茵:
走进光明乳业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效运转颠覆了我对传统乳业的认知。从鲜奶进场的严格检测,到无菌灌装环节的精准操作,每一步都透着“科技守护新鲜”的严谨。最触动我的是企业对品质的坚守:透明玻璃后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反复核验产品指标;展示区的时间轴上,几十年如一日的“无质量事故”记录格外醒目。这趟实践让我明白,一杯放心奶的背后,是科技、责任与匠心的共同支撑,也让我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多了一份真切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