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之腾
距离张莎健走下“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颁奖台,已经过了7年。对他来说,这是书海飘香的7年,也是静静成长的7年。
《求学年光 盛夏蝉鸣》是他最近在读的一本书。书的作者包诗嘉是他高中(上海市崇明中学)校友。这位201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状元在书中描绘的求学之路,和张莎健很像——从农村来到城市求学,看到崭新又陌生的世界。书本描绘的心路历程中,包诗嘉第一次来城市上学、第一次和城里的同学交流,都能引起张莎健的共鸣。
即便进了大学成为一名学业繁忙的医学生,张莎健依旧挤出课余时间阅读
张莎健从小喜欢看书。尤其在小学、初中时,电子阅读尚未兴起,捧起一本油墨味的纸质书,让张莎健感到很幸福。他依稀记得小学时收到过学校派发的课外书书单,可以在上面勾选自己感兴趣的读物。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出现在校园图书馆的书架上。到了第二学期末,学校还会给出一张课外书列表,让学生自选若干本作为暑期读物,开学后上交读后感并进行班级分享。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初高中时期的爱心义卖活动,他从同学手中淘二手书。《三国演义》《红与黑》以及各种纸质诗集,让他爱不释手。
“阅读开阔了我的眼界。虽然我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地方,但是外面的世界在我眼里很美好。”从字里行间中,他畅游五湖四海、世界各地,追溯时光长河,探寻文明真相。张莎健至今记得他第一次翻开《上下五千年》,被书中宏大的华夏历史深深吸引。读完后他意犹未尽,又去学校图书馆找了其他历史读本,详细了解发生在各个朝代的更多的故事。
阅读也让他交到不少“书友”。和朋友讨论书中的剧情、观点是张莎健阅读之外的一大乐趣。大学寝室里,张莎健常在熄灯后和室友们开“卧谈会”,聊聊各自近期在看的书籍、推荐书目、探讨书中的情节。《三体》中“执剑人”罗辑是否应该把决定人类命运的开关交给程心?张莎健和朋友展开激烈的讨论。阅读业已成为他和朋友之间重要的连接。
2018年张莎健在第十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留影
阅读给予他世界,给予他朋友,也给予他爱与成长。小学一年级时,张莎健在课外教材里第一次读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彼时,年幼的他尚不解其意。随着他年岁增长,家里长辈慢慢变老,渐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应该成为家人的依靠。“初中的时候我还有点叛逆,不听家里人的话。上高中后我就在想,爸爸妈妈也很辛苦 我不能一直惹他们生气。”张莎健还对《哈利·波特》系列中“斯内普”一角印象深刻。这位忍辱负重、面冷心善的教授让他想起自己的父亲——虽然常常板着一张严肃的脸,但一直在默默关爱着自己。
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当属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果不是因为那个小学暑假家里电视机坏了,我可能和邻居老爷爷借给我的这本书失之交臂。”张莎健坦言,他一开始“啃”不动这本书。主角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太困苦,一生过得比童年时代的哈利·波特还惨。哈利尚且收到一封霍格沃兹的入学通知书,标志着人生的苦尽甘来。而命运给予保尔的,只有一击重似一击的“铁拳”——他出生贫困家庭,早年丧父辍学,当童工时受尽欺压,上战场九死一生,下工地积劳成疾,最后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而这本书打动张莎健的,是保尔百折不屈的革命精神,无论遭遇怎样的苦难,主角始终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热爱祖国。受爱看抗日剧的奶奶影响,张莎健从小对红军有好感。读到保尔加入红军对死亡毫不畏惧,瘫痪在床依然用创作抵御病魔,他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我很有意义,让我知道‘为什么要坚持’和‘我能不能为了这个坚持下去’。”他回忆,每次在学业中遇到挫折、进入新环境时遇到的落差,都用保尔的经历来激励自己,直面挫折,勇于斗争。
另一本影响他人生的书籍是《南丁格尔传》。这本讲述妇女护士职业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奠基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故事的书让他立志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者。“医生挺伟大的,就是专业书有好多好多。”已经是上海健康医学院学生的张莎健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不能说苦。保尔·柯察金在看着我。”
阅读让张莎健从小养成自律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