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疗愈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赋能,全国第三届校园舒压艺术节在沪启幕 | 上海教育传媒网

作者 | 刘文婷


写作也能帮助减重?华东师范大学济南实验学校创校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全国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副组长陈潇介绍了学生体重管理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过去90天,我们通过写作疗愈等艺术干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进而改善体重问题。这印证了身心结合干预策略的科学性。"陈潇说,艺术疗愈正成为破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4月23日,以"书写健康体魄 艺启美好未来"为主题的全国第三届校园舒压艺术节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正式启动,重点探索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学校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刘正奎在主题报告中提出了构建心理健康服务新格局的策略,包括提高认识、加强组织建设、实施科学方法等。他通过具体案例证明,艺术治疗能有效提升干预效果,呼吁加强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中央美术学院卢征远教授展示了艺术疗愈的跨界实践成果。他重点介绍了"校园舒压解决方案"项目,该项目将传统美育与现代心理学有机结合,在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方面成效显著。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校长潘婷婷分享了"正念冥想"在教育教学中的特色实践。学校通过清晨祝福、课间律动操、午间正念呼吸冥想、日常情绪日记等创新形式,促进提升师生心理韧性。在潘婷婷带领下,与会专家和学校代表参观体验了校园中的“滴润之观”星空冥想空间,与会者还在圆桌论坛中探讨了正念在心理疗愈中的应用价值。



"华师大附属浦东临港小学的艺术疗愈实践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浦东新区教发院德育研究指导部副主任王宇介绍,在学校所处的浦东新区,正在筹建整合智能减压技术与艺术疗愈资源的现代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山东、浙江、上海等地近20所学校代表围绕"表达性艺术在中小学校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心育中心主任马琳等专家分享了各校的创新做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建立"艺术疗愈资源库",推动优秀案例在全国范围内辐射推广。



本届艺术节将持续三个月,涵盖全国百校联动艺术展、心理疗愈师资培训等系列活动。这场以艺术为纽带的心理健康行动,正在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持久而温暖的力量。"我们将建立长效交流机制,推动艺术疗愈成果在更多学校落地生根。"陈潇在总结发言中表示。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表达性艺术分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和上海福万家公益文化发展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