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底色,这场交流展示会干货满满 | 上海教育传媒网

作者 | 魏小潭

 

4月25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亭桥小学的校园里热闹非凡,有的孩子摆起摊头,售卖校园里种植的小番茄;有的孩子邀请来校的客人们品尝校园里的黄瓜和草莓;还有的孩子把早上烘培的面包当作点心分享给大家品尝……原来,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训现场会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成果展示交流会的活动现场。劳动教育是本次交流会的焦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则是活动的特色亮点。


本次活动以“生态绿色·嘉韵劳育”为主题,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嘉兴教育学院联合主办。


学生在活动现场体验拓印的乐趣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关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民族未来。嘉善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俞娟表示,嘉善县以“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为目标,深挖“民风淳朴、地善人嘉”的地域文化和“善作善成”的工匠精神,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县域劳动教育新样本。


嘉兴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军一表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催化剂,是连接个体、承载社会进步与文化传承的纽带,要以促进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研究与合作,共同探索劳动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推动区域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在展示课上,教师通过任务实践引领学生在劳动中形成工程思维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周华松从系统规划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索落实“三个一”为基础的规定动作、扎实推动实验区和实验校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加强资源建设五个方面介绍了浙江省在劳动教育发展上的实践探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就区域层面如何推动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五点思考:一是深刻认识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整体设计、统筹推进是区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三是高质量课程体系是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四是深化教学改革与育人方式变革是实现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五是家校社协同是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在区域交流环节,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学院院长周敏华以《智创生态劳动,培育“上善”新人——青浦区生态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为题作交流。她从“智蕴·创生:把握生态劳动教育价值意蕴”“智慧·创新:构建生态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智联·创行:探索生态劳动教育实施策略”三方面介绍了上海青浦区生态劳动教育的探索。


青浦区教育学院院长周敏华作交流发言


“青浦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探索劳动教育的改革创新,全面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周敏华告诉记者,青浦区已经建成11家上海市级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和32家区级校外劳动教育场所,获评10个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区教育局与区总工会合作成立“劳模工匠进校园”首批讲师团,近20人次教师在全国劳动技术优质课评选、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等活动中获得佳绩。


与会嘉宾为11所嘉善县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授牌


在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本次活动确立11所学校为嘉善县劳动教育示范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嘉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乐洋为示范学校授牌。


会议还通过劳动评价专题交流以及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亭桥小学、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嘉善县西塘小学、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干窑中学三大会场的劳动项目教学展示、主题沙龙、专家评点、劳动特色项目体验等沉浸式学习活动,启发参会教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深入思考,进一步助推劳动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全面促进区域和学校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