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的这个创业实战班结业,副院长寄语:唯有终身学习者,方能成为终身领跑者 | 上海教育传媒网

作者 | 臧莺‌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24年推出国内首个由理工科院系举办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创业实战班”。今年4月19至20日,复旦大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创业实战班(首期)迎来了结业仪式。活动以“模拟投决会”“产业高峰论坛”“结业仪式”三大模块为核心,吸引了近百名学员、科学家、产业领袖及投资界代表参与,共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变革机遇。



结业前夕,创业实战班6个小组以团队路演形式展开模拟投决会,项目涵盖AIDD驱动的宠物药、免疫疗法、基底膜创新材料、脑机接口医疗应用等前沿领域,由投资机构代表及产业专家现场点评,从技术壁垒、市场潜力、商业模式等维度综合评估。这场“真枪实弹”的演练,不仅检验了学员的创业逻辑,更推动了创新创业项目与产业资本的深度对话。


作为结业活动的重头戏,以“产业变革下的创新突围与资本逻辑”为主题的产业高峰论坛汇聚政、产、学、研多方领袖。论坛由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生命科学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杨忠主持。实战班指导单位、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刘厚佳强调:“上海正加速建设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高地,需要更多兼具科学洞察与商业智慧的复合型人才,复旦的实战班教育模式将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以“从蛋白质、脑机接口到类脑智能”为主线,提出“生物机理与人工智能的交叉是下一代技术突破的核心”。他通过解析蛋白质动态模拟与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出“类脑智能将重塑疾病诊疗范式,而跨学科团队是攻克技术工程化难题的关键”。


BC资产管理CEO姒亭佑基于中国医药投资趋势分析,直言“生物医药的创新要回归市场真实需求的本质”。他援引数据指出:“企业发展与创新的最大障碍不在技术与产品,而是最高决策者与团队无法进步且落后于时代的思想。”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杰出校友代表、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创始人朱化星从自身创业实践出发,强调“中国的生命科学无论科学还是技术都不比欧美差太多,真正的差距在于我们创新的意愿”。



在“新周期下的创业破局之道”圆桌对话上,四位产业领袖展开激辩。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合伙人‌郭秋杉提出,资本寒冬中,企业应“以数据说话”,通过里程碑验证快速迭代融资策略;荃信生物医药董事长‌裘霁宛认为,差异化竞争需“从患者需求倒推”,在自身免疫疾病等蓝海领域建立“技术护城河”;吉凯基因董事长‌曹跃琼认为,创业过程中必须以真实的需求为导向,与核心团队达成真正的共识,然后持续不断建设差异化竞争力。鹍远生物董事长‌张江立‌表示,技术积累最终要实现商业变现,在资本寒冬中,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经得起考验的好企业。



结业仪式上,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优秀学员及班委颁发证书与奖项。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纲教授表示:“我们始终以培养行业变革者为使命,创业者既需要有‘改变行业1%’的坚韧,也要有“终身学习”的智慧。唯有终身学习者,方能成为终身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