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白羽
高校分类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重要举措。11月30日,以“分类评价牵引高校改革发展”为主题的国家教育宏观政策论坛2024年会暨上海教育督导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二级巡视员李燕丽在致辞中表示,分类评价则是推进高校分类发展的关键抓手,本次年会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期待本次年会通过交流讨论和思想碰撞,形成更多新思想、新成果,共同为加强教育强国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在致辞中介绍了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的实践历程,并强调应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的分类、各类学校评价的重点、评价结果应用的拓展,使分类改革成为推动高等教育体系整体跃升的有效抓手。
高等教育发展立足于怎样的时代意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局副局长张岩表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供需匹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高校办学特色塑造、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这几个方面亟待提升。推进高校改革发展是破解高校办学同质化难题的需要,是增强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适配度的需要,也是满足增强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和激发高校办学活力的需要。
高校分类评价改革何为?目前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总督学平辉分享了上海教育在高校分类评价方面的实践探索。他指出,上海在推进高校分类改革中遵循几点原则: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来调整学科设置;以人才培养为主体功能、学科专业布局为辅;以解决办学同质化问题为导向。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探索重构高校分类评价体系,着力构建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以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的评价机制。
厦门大学教授史秋衡从制度特征、战略指向与路径三个层面分享了对高校分类评价改革的学术洞见。他认为,从战略层面而言,高校分类评价的重要转向有三点,一是从分类设置角度已将高校分层扭转为分类的重要转向,二是要处理好自主办学选择的高校分类发展与管评联动的分类推进高校改革的关系,三是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上下联动的分类改革与发展机制的新质性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柯政代表会议主办方表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是必须攻克的目标,事关中国高等教育自主发展道路问题,而解决这个难题必须要有新想象、新思路。
本次年会根据会议主题设置了4场专题讨论,共邀请了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共17位代表做专题分享。全国有70多所高校和几十家相关单位近200名代表现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