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陈之腾 李婷
贵州省剑河县巫溜村科技小院坐落在黔东南剑河县久仰镇一个四面高山环绕的山谷之中。目前正值河蟹和小龙虾生长的关键时期,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四名研究生,王宏伟、林海雷、张自立和唐锡,每天都顶着35℃的炙热气温,忙碌在剑河科技小院里。
四名来自不同的专业的研究生为了创新和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提升当地稻渔种养的科技水平和效益,扎根科技小院,已经超过一年时间。他们不仅耐住了寂寞,还把自己的一腔热血融入了这大山之中。
8月2日清晨刚蒙蒙亮,他们一天的工作便开始了。先要巡塘,观察试验和养殖区的河蟹小龙虾的活动是否正常要采水样,还要测水质、观水草、查水漏,做好虾蟹的防逃。“山区稻田与平原不同,我们要应对池塘漏水问题。要细心地对检查出的每一处漏水的地方,查找漏水的原因并采取了有效的堵漏措施,使得池塘在夏季保持水位。”
夜间巡塘也是他们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在寂静的夜晚,他们手持手电筒,沿着池塘边巡逻,还时刻警惕山路是否有毒蛇出没,确保池塘的安全。这种夜间的值班工作虽然辛苦,但他们却毫无怨言。
投喂饲料是他们工作中的又一重要任务。他们精心计算着饲料的数量和种类,确保能够满足池塘中河蟹生长的营养需求。成员们要精准投喂饲料,观察虾蟹吃食情况,判定虾蟹的生长,水质和蜕壳等情况。
河蟹、小龙虾的养殖,水草的防护非常重要,夏季是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虫害多发的季节,他们必须时刻警惕着虫害的威胁。通过精心选择杀虫药,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进行喷洒,确保鱼塘中的虫害得到有效的控制。伊乐藻在夏季高温很容易死亡,他们通过进排水控制进行水位管理,日常保障线路和电器如水泵等的正常运转,对伊乐藻进行精心养护。为了进行科学实验,他们互相帮助、齐心协力,亲自动手修筑围隔、整修池塘、移栽秧苗、放养苗种、记录工作,保障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夜间的山区蚊虫繁多,常聚集在学生头灯叮咬。但是为了保障高温天气池塘水流循环,他们还是要在夜间进行水泵接电的工作。电线、电表、插座等全部由四名学生在田间接通。他们仔细检查水泵的线路和开关,确保其正常运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学会了如何维护和修理各种设备。
科技小院学生们的努力,保障了试验和养殖的顺利进行,目前河蟹、小龙虾无论浅水湿地还是稻渔种养,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河蟹的平均规格1.8两以上,小龙虾亩产量或将达到100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