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AI教学创新实践?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论坛举行 | 上海教育传媒网

记者 | 白羽


12月2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论坛暨首届AI教学创新案例大赛优秀案例展示活动”以在线形式举办。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闫寒冰表示,智能技术正引发教育组织和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日趋丰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重新审视,在当前这个时代我们“做了什么”,“如何做”,以及“为何做”。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与英特尔合作推出了面向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提升”系列课程,今年启动组织了首届AI教学创新案例大赛,期望通过本次活动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开展AI教学创新实践,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的未来人才培养新路径。

 

英特尔全球数字化能力建设项目中国区总监颜历表示,近几年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在高发展的同时必然伴随着高期待,加快我国高质量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是每位老师肩负的重任。此次AI教学创新案例大赛产生了非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案例产出,并在英特尔组织的人工智能全球影响力嘉年华活动中进一步向国际输出我国的先进教学理念。

 

在主旨报告环节,5位专家围绕“AI将如何赋能教育创新”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挑战”两个主题分享了观点和洞见。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分享的主题为“AIGC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当前AIGC技术演化出了数字内容孪生、数字内容编辑和数字内容创作三大前沿能力。智能时代必须发展高意识学习,关注并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重视思维技能培养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将“技能第一,知识第二”作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新路径,并构建人机共善的数字德育体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分享的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方式变革”。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正在从“大规模标准化教学”转向“大规模个性化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将会重塑教学范式,重新改变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甚至重构教育的体系、结构和模式,重点体现在“AI赋能精准学习”“AI赋能流程再造”“AI赋能场景重构”三个方面。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炯作专题分享“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框架”。她提出当下AI赋能教师教育教学的表现形态主要体现在教学应用、创新教学、教研应用和管理应用四个方面,因此,教师智能素养应包含人工智能本体知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意识和情感、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能力、人工智能伦理和安全四个维度。


英特尔资深首席工程师丁俊勇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落地应用的几点思考”。他指出教育应该引领学生迎接技术带来的新世界和新模式,培养学生适应AI时代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工具的使用方法,还需要培养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此外,人工智能的应用还需要考虑到伦理安全、隐私保护、以及技术在进化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以“从Chat计算合成看人工智能创新与发展”为主题进行了专题分享。他介绍了GPT的“三板斧”模式训练(自监督学习、人教机学、尝试与探索)方法和“共生则关联”原则下的统计关联关系挖掘。他认为虽然人工智能存在潜在的风险,但不应被按下暂停键,而应该用技术发展的手段来不断完善人工智能的脆弱性和危险性。


首届“AI教学创新案例大赛”共收到来自中国和新加坡近百份参赛案例,经大赛组织委员会审议,评选出AI教学应用(用AI教)和AI课程教学(教AI)两类获奖案例55个,其中一等奖12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23个。

 


在案例展示中,12个一等奖案例分别进行了展示:

 

“教AI”案例体现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AI技术和算法,并能创新应用。深圳市宝安区宝民小学的刘晓君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AI编程平台,指导学生编写花店销售机器人程序;上海市徐汇区园南小学的吴春云带领学生运用AI小工具搜集绿萝叶子发黄的原因;上海市娄山中学的徐斌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和生物知识帮助学生监测植物健康状况;宁波市海曙区储能学校的何芸芸以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为例,讲解机器学习的原理;银川市第十五中学的马晶展示了学生集体完成“智能分拣运输系统”综合实训项目的教学过程;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的张思思引导学生体验智能家居语音系统设备的安装、功能新增和测试改进。


“用AI教”案例体现了应用AI技术与工具支持教育教学创新。新加坡青年职工组织的Niki分享了在新加坡运用AI技术促进社区教育及志愿者服务的做法;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的梁勇采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体验,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的赖才炎通过同屏VR头盔、百度卫星地图、应用AI学习平台等AI工具引导学生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地理知识;上海市宝山中学的周亚茹介绍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借助教学机和交互镜帮助学生开展练习、精准指导的做法;深圳市宝安区宝民小学的王倩借助AI技术实现学生学情诊断和学生学习投入度数据采集,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推送个性化作业。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的蔡菁琳利用AI音乐创作系统让音乐课更加灵动。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锋、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朱浩斌、闵行区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太如3位专家分别对案例进行点评。


李锋表示案例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知识、提升人工智能工具使用技能、实现真实问题解决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效破除了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神秘感,一步步打开人工智能的“黑箱”。


朱皓斌表示案例高度提炼人工智能的教学内容,以“人”来模拟“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有效帮助学生体会两者差异。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深化理解。


刘太如指出开展智能教育需关注技术赋能点、教学模式适配性、是否体现个性化学习以及技术应用合理性。通过先思维训练后结合具体场景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能够更有效发挥AI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魏非指出本次参赛案例成果充分展现了AI在教育领域的广泛适用性,体现了教师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自我提升和创新的决心。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教学将更加智能、高效和个性化。


 

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教育行业总监秦莉指出本次活动是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盛宴,未来英特尔将把更多、更好的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方案以及课程带给广大师生,也期待更多教师与英特尔共同探讨AI课程、应用、新功能的需求和想法,将AI的神秘世界以瑰丽画卷呈现在学生面前,助力教育教学活动。

 

展示活动为探索育人导向的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按下了加速键。未来,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将携手英特尔公司定期举办“AI教学创新案例大赛”,以期为关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实践与育人模式变革的教育同行打造一个深度交流和全面展示的专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