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臧莺
今年的12月1日,上海戏剧学院迎来了78周年校庆日。校庆之际,上海戏剧学院“三大体系”建设成果正式发布。
在不久前由文旅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海市文旅局主办,上海戏剧学院承办的“新时代中国艺术学发展研讨会”会上,上戏发出了《关于加快建设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的倡议书》,表明上戏将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全力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参与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建构,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上戏参与“三大体系”构建的思路为:一是聚焦五大学科方向(立足“三大体系”的中国特色戏剧学建设、中国编剧学学科体系构建与精品创制、扎根本土贯通中西的表导演理论与实践创新、数智演艺设计创新研究、服务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上海电影学派),把打造学科集群作为重中之重。依据“中国话语,科艺融合,国际影响,首创首发”的学科建设方针,立足新文科建设,服务国家和上海的文化发展战略;二是围绕学术平台建设,把科研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三是推进青年人才成长,把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作为重大使命;四是持续完善制度建设,把制度改革作为激活科研活力的重要抓手。
上戏党委书记谢巍介绍总体情况
在78年的历程中,上海戏剧学院从未停止过学术上的不懈追求。早在由“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的前一年,学校就制定颁布了建校以来的第一份科研规划,指出“科学研究工作的方向是在与文化艺术实践及教学工作密切结合的原则下,研究和解决我国戏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整理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戏剧艺术和各种文化艺术的历史遗产”,这其中的精神和原则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1984年,上海戏剧学院学报《戏剧艺术》率先在国内发起了戏剧观大讨论。同年,学术专著《中国戏剧学史稿》和《西方演剧史》荣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07年,学院再次获得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专著《舞台灯光》荣获艺术学一等奖。也是在这一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戏剧戏曲学”成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开启了上戏学科建设的新篇章。
上戏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昌勇发布建设成果
上戏人在《中国戏剧学史稿》首次提出“戏剧学”概念,书写了“中国自己的戏剧学著作”;《当代欧美戏剧研究》通过文明互鉴,发展了中国现代戏剧学科;《中国戏曲班社通史》构建以戏班演剧为核心的中国戏曲理论研究方法;《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致力于解答中国戏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同时,上戏作为国际剧协和亚太戏剧院校联盟的共同入驻单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艺术平台,努力打造文化共同体。
原创大型交响舞蹈诗《黄河》剧照
上海戏剧学院在构建完善艺术学“三大体系”的道路上,始终坚持的原则是:一是学术研究要充分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上戏人长期以来以研究中国戏曲为己任,围绕这一研究领域,先后培育出5个国家级重大项目,其中《戏曲剧本创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实现了上海地方高校在艺术学重大项目方面零的突破;二是学术研究要充分体现原创性和时代性。针对原创性,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戏剧学学科建设研究》《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研究》《中国话剧接受史》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创建中国编剧学,从戏剧创作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历史经验的总结,并提出更科学、更实用的相关理论;三是学术研究要充分体现系统性和专业性。重大项目《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是国内学术界首次以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为课题进行的研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电影表演史的研究等级。
“为上海发展做贡献”,亦是上戏当仁不让的使命。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军教授2007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编剧学”概念,以中国编剧学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在此基础上创立“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上戏编剧学团队深度参与创作的“上海高校系列大师剧”,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级项目《上海话剧史料集成研究(1842—1949)》《上海近现代剧场研究(1843—1999)》,省部级项目《近现代上海报刊散曲整理与研究》《上海木偶戏研究》《上海剧艺社演出史研究(1938—1948)》等多个科研项目,都承担起了传承海派文化的使命和责任。《海派京剧简史》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大型原创话剧《军歌》剧照
新编程派京剧《穆桂英再挂帅》剧照
上戏于2011年成立了全球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以城市大数据(数据库)为基础,以上海城市文化发展为立足点,分析上海和中国主要城市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应对策略,追踪和对标世界城市文化最新动态,进行城市文化数据指标的设计和数据库的建设。
为服务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上戏以电影学院为主体,重点聚焦于打造上海电影学派,通过在国际化转型过程中与世界电影学术研究的接轨,构建与影视产业链匹配并具有引领性的学科专业集群。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戏还聚焦于提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夯实理论根基,探索“戏剧背后的思政密码”。编写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程》,是目前唯一一本由艺术院校编写的、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的教材。
在产教融合方面,上戏的优势学科始终在业界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杭州亚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中,均有上戏人的身影,舞美系校友和师生被媒体誉为“上戏舞美军团”,以美轮美奂的视觉语言讲述了精彩的中国故事。
上戏华山路校区
上戏昌林路校区
为探索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重大项目《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团队致力于梳理、调整和改善人才培养的模式问题,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招生规模、课程设计、师资配置、授课方式、实习手段等展开研究,确保青少年能有更好学习艺术的环境,中国艺术人才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艺术教育研究团队依托上海市综合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自2014年以来,该团队已编写了上海市高中艺术教材9本,并将连续对上海中小学的艺术教师队伍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