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五高校共上“超级大课堂” | 上海教育传媒网

记者 | 陈之腾 李婷

通讯员 | 申嫚

摄影 | 朱者

 

11月28日晚,以“冲突还是共存:人类文明何去何从?”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超级大课堂”在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临港五所高校的500余名学生参加现场教学活动。上海海洋大学易班、B站同步进行了现场直播。



五所学校团队围绕“冲突还是共存:人类文明何去何从”这一主题,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带一路10周年、中美关系、巴以冲突、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视角,精心打造的“课堂好声音”展示视频,学理化阐释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逻辑、现实挑战和机遇、未来前景和担当,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为师生送上丰盛的精神大餐。


十年来,上海海洋大学每年至少推出一期“超级大课堂”,迄今已举办了十三期,先后围绕 “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的历史必然选择,今天过时了吗?”“新中国的成立使亿万人民站了起来,崛起的中国将如何影响世界”“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还有多大红利?”“百年梦圆,强国必霸?”“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 “中国方案——一枝独秀能否满园春色?”“追寻百年奋斗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本色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因何而立?”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问题,通过“课堂好声音”“问题面对面”和“思政锐观察”等环节和形式展开学习和讨论,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热情和关注,也给老师们很多的感触和启发,覆盖临港五校学生近万人,汇聚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等多元师资,共享大咖观察点评,是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重要实践,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有效举措。


“十年久久为功,‘超级大课堂’业已成为临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张名片,不仅推动了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推动了临港高校马院‘大思政课’育人共同体的形成,助力临港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超级大课堂”总策划人、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上海海洋大学马院院长董玉来教授说。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朱敏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上海海洋大学十年来持之以恒举办思政课“超级大课堂”取得的成果。上海作为“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一直在推行大中小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和知信行一体化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我校举办的思政课超级大课堂活动是上海市“大思政课”改革的很好试点和抓手,活动不仅为各高校及师生搭建了新平台,也是一个锻炼队伍、铸魂育人的很好载体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