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陈之腾
通讯员 | 符哲琦
应新时代家庭教育所需所盼,华东师大向社会首次推出“家庭教育”微专业,通过构建能力导向的家庭教育人才培训体系,帮助家长们系统学习家庭教育核心价值与科学理念,推动形成育人合力。11月2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主办的“家庭教育微专业”首期班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正式开启,并在云端同步面向社会直播。
家庭教育微专业面向全社会开班,开设家庭关系视角、习惯养成视角、心理学视角三大模块主干课程和覆盖孩子5个成长阶段的多个选题不同选修课,既有家庭教育工作的前沿理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注重结合实操的能力培养、应用示范和案例分析。课程由博导教授团队亲授。学员通过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专家指导+学员交流+社群互助”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期修满100学时,可获微专业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开展家庭教育。
“在开设微专业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来自学习者的热情和需求,这让我们对做好这件有益于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的创新性工作更具信心。”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表示,“家庭教育”微专业的开设,以社会需求为驱动,体现了华东师大对家庭教育这一育人关键场域、关键环节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
开班仪式上,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就家庭教育中的误区、盲点进行解读。
刘良华教授
“家长从小征求孩子的意见,长大之后他就会有主见、能策划;家长从小让孩子参与劳动,长大后孩子就会有责任感、爱心和意志力。有了爱与意志,孩子就长好了。”
《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课程主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刘良华教授聚焦家庭关系的视角指出,父母是天生的教育家,在社会转型的新时代往往会遇到新挑战和新问题。父母需要思考和学习家庭教育学,以此迎接家庭教育中的新挑战,解决家庭教育中的新问题。研究证明,缺失了正常家庭关系的滋养,没有父母的亲子陪伴,足以让一名孩子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亲自陪伴孩子。如果不能够亲自陪伴孩子,可以把孩子交给负责任的祖辈。尽量不要把孩子交给保姆。他认为,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你弱他就强。亲子沟通应始于和善,经过坚定,再回到和善。
庞维国教授
“只复制结果,不复制方法是一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可以复制但结果不可复制。”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课程主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表示家庭教育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家庭教育应遵循其中的科学规律,避免不科学的复制,但也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表达。他表示,家庭教育艺术性意味着个性化和灵活变通的处理。有效的家庭教育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家庭教育科学性一面可以复制,其艺术性一面无法复制,不然就是东施效颦。好的家庭教育不能简单地复制家长自己的成长经验,而是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将最长的手指头长得更好。孩子的将来是要靠长处而非短板吃饭,要在扬长方面多动脑筋,将其明显的长处发扬。
贺岭峰教授
“犯错误没关系,因为人就是通过犯错不断成长的,做错什么对孩子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但是做对什么很重要。”
《儿童习惯与品格养成》课程主讲专家,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特聘教授贺岭峰表示,所谓“3岁看大,7岁看老”是有道理的,就是因为到了六七岁时,大脑神经突触的致密程度接近成人,这段时间,主要抚养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一生的情绪情感稳定性影响特别大。习惯和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现在,很多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儿童习惯与品格的养成。这种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舍本逐末的做法为儿童青少年的后期发展带来巨大隐患,成为青春期厌学、辍学、网瘾、抑郁、焦虑、自伤的潜在根源。
据悉,家庭教育微专业将持续招生,滚动开班,满足社会对家庭教育的热切关注和学习需求,通过传递科学理念,践行科学养育,共同助力孩子全面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