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非投资论坛暨中非投资指数发布会举行 | 上海教育传媒网

记者 | 魏小潭


11月11日,“2023年中非投资论坛暨中非投资指数发布会——‘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减贫合作论坛”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南京大学、湖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达之路集团等中国对非研究“重镇”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世界变局背景下中非投资的机会和挑战以及中非减贫合作问题,并积极谋划中非发展合作的新路径与新对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1年在国内首次发布中非投资指数,今年继续发布2023中非投资指数,通过2001—2021年期间以及2021年非洲52个国家中非投资指数的分析,总结归纳可能影响非洲大陆投资的关键因素的趋势和长期前景,展示非洲主要经济体投资环境的变化,揭示其对中国投资者的潜在影响和吸引力。


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孙志娜副教授作为中非贸易指数的编制者以专业眼光对2023中非投资指数指标体系涉及的系统性、科学性及指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有价值的点评。新冠肺炎疫情使非洲极端贫困人口数量重新增加,非洲贫困问题再次凸显。在此背景下,今年的中非投资论坛主题演讲的主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减贫合作”,两个分论坛也对“一带一路”中非援助、投资合作及其对非洲贫困问题的效应问题作深入研讨。


在主题演讲部分,前卢旺达、摩洛哥大使孙树忠的发言认为,世界大变局之下,中非全面合作战略意义重大。在全球化遭受冲击和对外合作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新形势下,当前更加紧密、更加务实、更加亲民的中非全面战略合作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中非“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要纳入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使之成为对外经贸合作稳定一极。


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何烈辉博士分享了他2000年始在非洲创业发展的体会,他认为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得到充分证明,中非双方交流目前仍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加强沟通,寻找互利双赢的合作机会。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何树全教授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数字经济为非洲融入全球供应链带来了机遇。非洲可以抓住该机遇,促进采用和使用创新的数字技术,弯道超车,融入全球供应链。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张振克教授认为非洲地区贫困有众多的因素影响,在摆脱贫困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出路:提升独立发展能力、依托自然资源,融入到国际贸易整个大循环中。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安春英认为非洲大陆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共建“减贫之路”的重中之重。未来中非减贫合作中,可将中非减贫合作方案的精准性作为提质增效的关键,以在地化减贫合作丰富中非减贫知识产品共享机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继森教授认为,中国的脱贫经验将为中非“减贫惠农工程”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非洲要立足于自身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基于农业的比较优势推进工业化。同时,积极推动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


下的分论坛则从不同视角和研究方法对“一带一路”中非援助、投资合作及其对非洲贫困问题的效应问题作了深入研讨,青年学者的讨论展现了非洲研究的新生力量和活力。



“中非投资论坛”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着力打造的一个旨在推进非洲经济及中非经贸合作研究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品牌,在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研究院希望通过机制化的年度论坛形式,集聚中国世界经济学界、非洲区域研究及国际发展合作领域从事非洲经济与中非经贸合作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非经贸合作所面临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并为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发挥政府智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