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漆、起纹、罩漆、磨显、推光……经过一系列步骤,上海市静安区实验中学展位上的一只只小熊挂件正在被孩子们涂上丰富的颜色,这就是“漆艺”。
“漆艺”作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八千年的悠久历史。上海市静安区实验中学的胡菲老师一直在全力守护和传承,她告诉记者,近年来大众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明显提高,特别是非遗传承在青少年一代的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正回归舞台中央,逐渐彰显出新的生命力。
胡菲老师在现场指导学生
三十余年来,上海市静安区实验中学始终坚持“学做人、求真知、会健身、追求美、能创新,培育具有文化底蕴、艺术气质和坚持精神的合格小公民”育人目标,坚持艺术教育特色品牌引领学校高质量办学之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多元发展和个性彰显。
“我们学校以上海市漆艺‘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版画、民舞等艺术教育特色品牌正在带领集团24所成员校全力构筑区域艺术教育创新高地。” 上海市静安区实验中学陈学文校长告诉记者,基于“七会一特长”,学校从“艺术特色教育”到“艺术特色学校”,从“艺术教育链”为纽带的新优质集群发展共同体,进而建成了“静安区实验中学艺术教育集团”。 其中‘艺术教育链’的构建与发展”荣获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生学做漆艺
本次上海教博会上,静安区实验中学以“深耕‘非遗’传承,锻造特色品牌,办家门口的好学校”为主题,从“向美而行,以美启智”“以艺载道,以美润心”“艺以践学,向美生长”三个版面,向观众展示学校“一切为民族”的办学理念,“以艺载道,耕耘美育三十载,以美润心,内涵发展立口碑,成就每个孩子独属梦想舞台”的耕耘之路以及向社会展现学校内涵特色发展,赢得家长、社会广泛认同,成为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的不懈追求。
静安实验中学展位
学校将教育关怀和公平惠及每一位学生,以“拓荒者”的姿态开展的“初中随迁子女衔接教学循证研究”被誉为“具有上海温度的教改行动”,荣获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