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臧莺
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紧紧锚定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育人价值,将主题教育、思政教育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充分激发学科潜能,做到凝心铸魂筑牢根本、挖掘提炼强化育人、讲好故事引领共识、创新传播与时俱进,持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悟原理强信念,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形成了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明确各学院要结合自身实际与特色优势,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依托非遗研究特色,组织师生党员挖掘非遗项目中的红色基因,探索红色基因创新传承,提升红色基因育人效果,结合学校开展的廉洁文化教育,以“党史中的廉洁文化”“廉洁自律从青年开始”为主题,悟原理、强信念、传非遗,学院党委书记以非遗剪纸作品为线索,带头讲授廉洁教育微党课。日常工作中,通过抓实抓好理论学习提升师生理论素养,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让红色基因入脑入心、凝心铸魂。
非遗红色主题剪纸展
以非遗剪纸作品为线索,学院书记带头讲授廉洁教育微党课
重实践拓思路,挖掘提炼强化育人
近年来,二工大以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非遗文化引入课堂,积极探索非遗项目对科研教学的赋能作用,挖掘非遗项目中的红色资源并探索育人路径,提炼文化精髓、践行协同育人、强化精神引领。开设《走进非遗——上海绒绣》《走进非遗——海派剪纸》《走进非遗——上海民间音乐》《走进非遗——上海民间故事》《走进非遗——文创企业实践》等非遗系列课程;指导学生获非遗相关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创业项目多项,组织各类非遗展览、讲座、沙龙等活动丰富学生体验,建立大学生社团“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社”;获非遗相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项、上海市文教结合三年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非遗相关省部级决策咨询成果2项、企事业单位非遗横向项目11项等;获“上海市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上海绒绣传承培训基地”授牌、出版非遗研究专著2本。
同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赴淮阴工学院、嘉兴学院等高校开展《在大学外语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与效果探究》《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调研》等专题调研,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举措,形成了以科研反哺教学,以思政赋能育人的新模式。
二工大被授予“上海绒绣传承培训基地”
进校园出社会,讲好故事引领共识
二工大还注重对非遗项目进行校内外的“活态传承”,依托非遗相关的校地、校企合作,强调非遗“在校园”,由“走近”转为“走进”,尤其在“用非遗讲好中国故事”上,走出了一条认同感强、参与度高、逻辑明确的实践路径。
学校多次邀请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授课,师生共同创作红色文化题材剪纸作品、查阅党史资料,不断将非遗文化传承与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相融合,通过学、绘、剪、讲、展、传,打造“红色文化+非遗+互联网”的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新形式,不断通过非遗讲述中国故事;同时,积极组织师生走出校园,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如担任2023年上海非遗日志愿者,百人接力红色绒绣,着汉服、秀传统、观成就、感党恩,在社会实践中,解析非遗蕴藏的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审美价值、思想智慧,提升师资队伍政治素养、思维素养、科研素养、媒介素养,引领师生树立文化自信,达成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
2023年上海非遗日上的二工大志愿者
寻亮点结对子,创新传播与时俱进
二工大还围绕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与要求,精心谋划、精准发力,不断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亮点燃点。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依托学院学科特色和师资力量,形成内部合力,对内“结对子”传播“中国声音”。以非遗为载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上海绒绣红色主题展、非遗红色基因调研、非遗红色文创设计等活动,累计吸引5000多名师生参与;组织学生拍摄非遗传承人视频参加2023外研社国才杯短视频大赛并已入围决赛。
同时,学院党委还积极对外“结对子”讲好“中国故事”。与联想、喜马拉雅、科大讯飞等校企合作企业,浦东新区、奉贤区相关政府部门、街镇党组织等签订校地共建合作框架协议,拓展产教融合内涵,丰富学科政产学研合作载体,拓展学院基层支部建设内涵,丰富区域化党建载体,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今后,二工大将用好用活非遗资源,将其作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文化育人价值的重要载体,不断优化传播理念、创新传播方式,以主题教育为契机,着力讲好中国故事,聚焦非遗打造上海高校红色基因传承传播的新样本。
二工大与联想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