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如何培养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在这场论坛上,专家给出了答案 | 上海教育传媒网

记者 | 魏小潭

 

7月6日,数智时代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高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商务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柴明熲教授以《翻译的工具演变》为主题,从翻译行业的特点并结合其发展,认为现代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以及人类每天面对的巨量信息处理和解读,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关资讯,调整专业教学,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以《数智时代的翻译专业建设》为题,指出人工智能尤其是ChatGPT的发展,既是对新时代翻译专业建设及翻译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也为新时代的翻译研究提供了话题。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吴赟教授以《对外翻译中的受众与效果研究》为题,从受众和效果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进程出发,考察对外翻译中这两个概念内嵌的多学科特征,归纳并梳理相关分类及其行为机制,为助力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效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子满教授以《翻译智能与 MTI 翻译工程教学》为题,指出翻译技术教学需要进行及时变革。她认为,目前来看,有必要大幅增加翻译技术教学中的数据知识、工程设计知识等培训,由单纯的翻译软件操作向语言数据开发与管理、翻译流程设计与优化、翻译技术测评、甚至是翻译软件开发等方向的转变,翻译技术教学因而也将转变为翻译工程教学。


在《翻译错误分类和案例分析—基于对外传播译审视角》报告中,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陈科芳教授根据自己长期担任 ZTV WORLD 的英文审校和翻译的工作经验,分析归纳出七类翻译问题和审校意见,提出应结合 AIGC 数字人文智能分析技术,提升翻译审校的效率和质量。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陶庆在《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何为》报告中指出,技术赋能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把译员从简单机械的复用式翻译中解放出来,让译员更专注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翻译无穷活力。



“ChatGPT时代翻译技术教育”创新论坛聚焦ChatGPT技术发展与提示工程、翻译技术课程建设、翻译技术教学平台、翻译技术教学资源与翻译技术教学研究等主题。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王飞指出,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他认为,在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型、跨学科、跨背景的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关键是要聚焦全行业优质资源,共同探讨高校、企业和社会产学联合平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温建平表示,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新技术迭代加速,既带来了视觉冲击也带来了机遇挑战,因此,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培养出具有机器无法复制的核心素养的人才就成为亟需和必须。


此次高端论坛和全国商务翻译大赛吸引行业内外广泛的关注和参与,充分展示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商务翻译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实力与水平。商务翻译作为国际交流重要媒介,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和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论坛和大赛,可以汇聚各方智慧,深入探讨数智时代商务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的核心素养以及培养路径,促进学校与产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友义认为,要培养出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和时代需要的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需要高校与业界共同努力。作为翻译与对外传播领域的工作者,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新的机遇,积极回应时代的呼唤,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优化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推动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为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为传播中国的声音和故事作出贡献。                    

                                                       

上海市外文学会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表示,在数智时代,翻译与对外传播的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数字化素养,同时要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