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换“心”:艺术改造激发老旧社区新活力 | 上海教育传媒网

记者 | 臧莺


如何将艺术介入老旧社区的微改造,激发社区生活新活力?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的学生们自2021年开始,在为期两年的时间里深入实践调研,通过文献查询、实地探访、参与学术论坛、策划布展等形式,以“新”换“心”,旨在在艺术微改造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探寻老旧社区改造与社区动员自治新出路,在基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2021年,学生们就在教授与艺术家的带领下走进陆家嘴街道,经过对东昌大楼、东昌新村、市新小区等13个社区的实地探访,以及对“横渡社会学艺术节”与“中华艺术宫论坛”等学术论坛的参与,深入观察、了解、应用了艺术介入老旧社区微改造的方法与实践,在艺术介入的调查与建设中感受社区的新环境、微改造的新形式、社区居民的新活力。



调研前期,团队成员通过梳理大量文献与资料,了解了当下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的情况。他们发现,大量老旧小区存在基建、安全与管理问题,且公共文化空间严重缺位,亟需改造。而目前的改造方式主要由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主导,居民参与度较弱,可持续性不高,且主要满足基础需求,对精神文明发展的正向作用难以体现。而陆家嘴街道的艺术微改造实践则通过艺术介入社区改造,在满足公共环境文化需求的同时,吸引社区积极分子参与并扩充形成自治队伍,提高了广大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参与感与认同感,从而焕发出持久的内生活力。




记者了解到,调研之所以选择陆家嘴街道作为实践点,是因为陆家嘴因繁华与发达闻名遐迩,而在城市天际线的靓丽剪影下,截然相反的是发展中被“落下”的抱残守缺、陈陈相因的老旧蜗居。环境脏乱差、基建与文化建设严重不足、邻里氛围冷淡、公共事务参与程度极低,以东昌新村为代表的老旧小区俨然成为了“繁华下的冷角”不被看见与关注,但居民在此的生活质量与精神文化需求仍需被重视与改善,而艺术介入微改造是值得实践的方法,以此来完成社区改造、文化繁育、自治动员的三重效果。




作为实践调研的重要“田野点”,学生们在东昌新村发现,作为老旧小区的典型代表,它与背后高耸入云的陆家嘴“三件套”格格不入。但自2019年起,社会组织和艺术家开始着手对小区内占地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大车棚进行改造,在居民志愿者的协助下,原本脏乱的车棚焕然一新。2021年10月起,上大学子进入东昌社区,协助筹办上海大学联合东昌社区策划的“龙门石窟”艺术展,并使其逐渐成为社区的地标性建筑,以及居民日常交流的话题,更成为小区居民引以为豪的骄傲。




艺术家王南溟强调:“当代艺术的最大特征是打破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此次艺术展将生活空间中常见的车棚变成了一个自助式博物馆,其既具备整齐停放车辆的基本功能,又将平日只出现在新闻中的“三星堆”、龙门石窟等带来居民身边,居民得以在茶余饭后、送车取车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化艺术对社区环境的改造和提升。对此,居民们反响热烈,并自发组成志愿“突击队”进行讲解和维护,对社区的认同感得到了显著增强。




在这之后,该项目的团队成员们又走访了东昌大楼“楼道美术馆”。据悉,1987年,13层的东昌大楼是当时陆家嘴的制高点,被作为东昌消防队的瞭望塔。2021年8月,这里被布置为“瞭望塔上下”的陆家嘴记忆展系列首展,由原东昌消防队赵解平老师提供的口述史、拍摄的老照片和瞭望塔建筑模型组成。王南溟表示,“楼道美术馆”旨在通过展示楼栋变化,反映浦东的发展,唤起居民的共同记忆。在东昌大楼住了20多年的老居民叶芝英,看到楼道经过艺术改造后面目一新,便主动请缨担当起“在地馆长”。可见,艺术微改造将功能性的楼道转化为文化欣赏与历史传承的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的自治热情。




在对以上诸多“田野点”进行实地走访与质性访谈后,团队成员们又来到了位于陆家嘴街道的市新小区,针对“艺术电梯”项目开展走访调研。学生们分别访谈了市新小区居委书记、物业公司、业委会代表、楼长、居民和艺术家团队,了解各主体对于“艺术电梯”的看法与期待,汇集多方意见与建议;而后又针对该项目开展走访调研,搭建信息“桥梁”。今年3月,市新居民区“艺术电梯”项目终于正式启动了,团队成员们全程参与了整个项目。




为让更多人理解社区艺术微改造的价值,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耿敬还走进中华艺术宫,在“艺术社区与未来哲学:人、社会与行动的意义论坛”中进行主讲,他强调,从艺术乡建到艺术社区实践,是在各种实践与概念中走向成熟,丰富居民的生活实际与品味,在流动的参与中可持续地发展下去。3月28日,艺术家们还将带着中华艺术宫“虚谷作品展”进入小区,开展讲座并与居民互动,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将一起见证全国首座艺术电梯的落成。




3月31日,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也将举办新展览“岩彩绘画在星梦停车棚”的开幕式,团队成员们将协助开展“岩彩画进社区”课堂,帮助艺术家征集作品,并参与后续布展,展出社区儿童在艺术公开课上绘制的岩彩作品,更新社区艺术微改造内容,持续创新文化生活方式,跟踪老旧小区中的艺术微改造实践。



“深入调研与参与建设,不仅让我们可以着眼于少被关注的微末之处,了解老旧小区改造的急迫与难题,更可以尝试利用艺术介入的方式促进社区多元美好发展,切实为中国城市治理新思路贡献想法与力量。自强不息,砥砺前行,上大青年始终在路上!”学生们充满自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