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惠及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徐汇区举行特殊教育三年行动推进会 | 上海教育传媒网

记者 | 魏小潭

图片 | 由徐汇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提供


3月23日,徐汇区举行特殊教育三年行动推进会,“融合教育”成为本次活动的一个热词。如何理解融合教育?如何开展融合教育?……在本次活动中,徐汇区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融合教育转向内涵式发展


融合教育,或称为全纳教育,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学校应该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不分种族、国籍、性别、身份、地位和贫富,反对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普通教育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融合教育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受到广泛倡导和实践。在我国,以普特融合为特征的随班就读是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主要特色。


融合教育已成为徐汇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区域卓越教育的实现离不开高品质的融合教育,就是通过融合教育推动普通教育的改革,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惠及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徐汇区教育局调研员钱佩红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徐汇区的融合教育已从随班就读这一方式转向内涵式发展。据记者了解,自启动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以来,徐汇区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运行模式,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管理,划分为华理、田虹、徐枫、天湖、滨江、长华、上师大七大学区。钱佩红说:“区域融合教育发展也以学区化形式深度推进,逐步形成‘绘管理、慧教师、惠学生’的徐汇融合教育品牌。”


更具体地说,“绘管理”就是构建覆盖全区的“区——学区——学校”三级融合教育管理网络,提升融合教育发展水平。“慧教师”就是以普通教师、专职特教教师和相关学校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为三级培训对象,提升融合教育的教师队伍水平。而“惠学生”则指通过医教结合、艺体结合和融合实践三大平台,助力每一位学生发展,促进普特融合。在本次活动中,《融合教育,我们在践行》这本新书的发布也标志着徐汇区融合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上海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东珍(左)和徐汇区教育局调研员钱佩红共同为新书揭幕



三级研修促进融合教育特色发展

 

教师是贯彻融合教育理念、开展融合教育实践、提高融合教育质量的关键。他们以先进的理念、扎实的专业能力、饱满的热情、温暖了一颗颗冰冷的童心,抚慰了一个个艰难的家庭。他们有的深入校园、有的走进社区,通过策划展示活动、主题班会、科普讲座、融合课堂等不同的形式,让普通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居民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体验他们的感受、欣赏他们的成就、走进他们的内心,从而营造出和谐包容的融合教育环境,帮助特殊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史俊霆是上海小学的一名专职特教老师,从2018年走上特教岗位以来,他一直用行动践行着对教师职责的诺言。史老师曾经教过一个叫小伟的学生,他患有智力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和同学之间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大,这让他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继而慢慢表现出“社交退化”的症状。有时候他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别人和他主动搭话,他也不理睬,成为班上的“小哑巴”。在了解情况之后,史老师先通过主题班会课,让普通学生意识到像小伟这样的孩子和他们一样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关爱,让他们试着去理解和接纳小伟。他还找到两个热心的学生做小伟的小伙伴,带着他一起春游、一起参加运动会。此外,在学校拍摄教师节祝福视频的时候,史老师特意让小伟也出现在视频里。史老师的努力没有白费,有一天,他欣喜地看到小伟和自己的小伙伴在走廊上一起有说有笑……


在徐汇,像史俊霆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截止2022学年,徐汇区学前和义务教育年段共有专职特教教师53名,分布在12个学前特教点、2个学前特教班、22所小学和15所中学,他们为徐汇区400余名学生默默做着各种普特融合、咨询辅导的工作。


与会嘉宾向“徐汇特教奖”获得者颁奖

 

以融合教育理念为导向,徐汇区通过开展“主题教研”,探索“特殊教育学科的教研范式”,形成以“聚焦需求的基础研修、任务驱动实践的学区研修、重难点突破的骨干研修”为模式的三级研修,满足了专职特教教师各层级的发展需要,进而促进区域融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


 

学区化推动融合教育向深度发展

 

为促进区域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徐汇区成立了融合教育七大学区,即滨江学区、华理学区、上师大学区、天湖学区、徐枫学区、长华学区和田虹学区,并建立了融合教育学区化管理模式,探索了学区紧密合作、优质共享、提质增效的管理机制。


普特融合助力每一位学生发展


华理学区坐落于徐汇区西南角,覆盖整个凌云街道。华理学区共有7所中小学开展融教育,其中,小学4所,中学有3所。上海小学副校长金燕告诉记者,在学区融合教育推进过程中,学区各中小学健全组织管理,均成立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小组,并将随班就读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随着区域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各街道学前特殊教育班(点)纳入各学区融合教育管理范围,实现了中小幼全学段管理。“学区内专职特教教师和普通教师积极合作,在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例如,上海小学形成了包含学科性课程、补偿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的课程体系。此外,学区内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利用华理学区的资源优势,合作开展了形式多样、具有校本特色的融合活动实践,并形成了学区融合活动课程体系,如华理学区联合华东理工大学组织的“小小化学家”活动。上实附小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面向随班就读学生的“小星星融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而形成了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小星星”课程体系。


与会嘉宾向“徐汇融合教育贡献奖”获得者颁奖


天湖学区以学区为单位,通过组织开展跨校、跨学段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家庭家校合作提供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徐枫学区则根据区域内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个案研究,探索适合本学区的随班就读医教结合工作机制。与此同时,上师大学区、田虹学区、长华学区和滨江学区都针对学生的迫切需要,依据区域发展特点,开展融合教育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发展特殊教育就一定要发展普惠。”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陆黎英表示,徐汇特殊教育具有管理强、覆盖面广以及融合教育专业度深、品质高的特点。她肯定了徐汇在特殊教育领域所做的尝试和探索,并希望能把好的经验和做法辐射到全市,引领上海特殊教育达到更高水平。